铺展人水和谐美丽图景

时间:2023-05-31 07:57:37来源:人民日报
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3年05月31日 第 18 版)

编者按:初夏时节,神州大地上人水和谐的美丽图景,让人心旷神怡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:“统筹水资源、水环境、水生态治理,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,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。”

新时代十年,我国深入实施碧水保卫战,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,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。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3.8个百分点,2022年达到了87.9%,水质总体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。

新征程上,全党全国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,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。今年以来,全国地表水水质进一步改善,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提升。

近日,本报记者赴多地采访水岸同治的生动实践,展现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有力举措。

山西太原汾河

生态长廊风景如画

本报记者 付明丽

夏日的山西太原市汾河景区,草木并秀。20多座大桥飞跨东西两岸,长达85公里的滨河自行车道彩带般掩映在绿树繁花中,汾河晚渡、西山叠翠等40余处景点分列两岸。

一大早,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水质维护科工程师庞聪杰,带上透明度测量仪等水质监测设备出发了。从胜利桥到长风桥的8公里河段,10年来庞聪杰几乎每天都要巡查一遍。

“现在部分河段用上了自动监测设备。不过,对汾河水质的要求也更高了,我们的工作一天也不敢放松。”庞聪杰说。

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,是山西的母亲河,流经太原市城区。2017年以来,山西全力以赴让汾河“水量丰起来、水质好起来、风光美起来”,控污、增湿、清淤、绿岸、调水“五策并举”,全方位治理汾河。

治水、调水、改水、节水、保水一体化推进。2019年以来,太原市加强调度,向汾河生态补水超过12亿立方米。“地下水恢复了,河流才有生机。”太原市水务局党组成员侯俊林介绍,汾河水系晋祠难老泉已断流25年,近年来地下水位回升20多米,有望复流。这是汾河水量渐丰的一个生动体现。

如今,汾河太原城区段水面面积约11.5平方公里,蓄水总量约3000万立方米,相当于在城市中心安置了一座中型水库,对调节局部环境气候、提高防洪度汛能力、提升城市地下水位起到重要作用。

提升汾河水质,太原城区段的9条边山支流治理很关键。2015年至今,太原市投资278亿元,全面实施“九河”治理。“我们负责的8条河道同时开工,施工最高峰时,2万多名建设者奋战在沿线。”太原市城乡管理局计划建设科科长陈艳说。

统筹推进工业废水、农村污水、畜禽废水、河道污水、黑臭水体治理。“九河”治理后,河道沿线污水实现全收集、全处理,解决了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汾河的问题,从源头上消除了黑臭水体。

经过4期综合治理,汾河变成了风景如画的生态长廊和“城市会客厅”。

“外地朋友来,我一定会带他们到汾河公园转一转。”太原市民周庆国说,“现在的汾河,常年有水、四季见绿,还能看见许多白鹭呢!”

“鸟类是最好的‘生态试纸’。”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郭凡介绍,这几年汾河景区鸟类数量明显增多,165种鸟类在这里栖息,很多逐渐从候鸟变为留鸟。

2022年,太原市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%。今年3月,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《“一泓清水入黄河”工程方案》,明确了到2025年汾河流域21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目标。

辽宁锦州小凌河、女儿河

沿岸居民开窗见绿

本报记者 辛 阳

初夏的东湖森林公园,绿树成荫。河岸边,辽宁锦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王笑,正在向市民们讲述鸟类保护的知识。

“我们在冬春两季重点保护天鹅,在夏秋时节重点保护生态环境。”今年66岁的王笑,数年来坚持每天巡河两次,“锦州变得越来越美,也吸引了更多鸟类来这里栖息生活。如今在市区最多的时候有近700只天鹅。”

清澈的小凌河、女儿河静静流淌,穿城而过。在两河交汇处北侧的东湖森林公园,白鹭、海鸥等鸟儿或在觅食嬉戏,或在展翅飞翔,不少市民观鸟看景,怡然自得。

10多年前,这一带还是另一番景象。“周边居民经常不敢开窗,因为夏季河水臭气熏天,冬季河道周边常常尘土飞扬。”锦州市住建局局长王英超说。

在附近生活了67年的薛长林是一名退休美术老师,他清晰记得自己10多年前写生时的情形:“当年的小凌河、女儿河,就是弯弯曲曲的河汊子,一片荒芜,杂草丛生,生活、工业垃圾堆积,大量废水排放到河道。”

从2014年起,锦州市累计投入15.4亿元,对小凌河、女儿河进行生态治理,共治理河道39.2公里。如今,两条河水质稳定达标,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。小凌河54公里滨河路全线贯通,打通了城区内部的交通“主动脉”,还形成了全长10公里、贯穿城区的带状森林公园,每天到公园休闲娱乐的居民达到六七万人。

在治理过程中,锦州市将8个大型排污口和近百个小型零散排污口予以取缔,污水全部进入处理厂进行处理,河道内堆放的垃圾等污染源全部予以清除。在此基础上,保留沿岸原生的树木和植被,新植各类乔木、灌木、花卉和水生植物,新建木栈道、观景塔、休息亭、亲水平台等。

以往周边居民“不敢开窗”,如今大家“开窗见绿”。“现在,东湖森林公园就是我们的天然氧吧。”薛长林说。他和老伴都是党员先锋义务巡逻队队员,每周来公园巡逻执勤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根植在人们心中。

“今年,锦州市下发了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,要求对已完成治理的水体,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并向社会公布。”王英超介绍,目前,城市建成区治理后的水体水质和周边环境持续向好,已通过“长制久清”效果评估,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100%。碧水保卫战正在持续深入推进。

广东汕头练江

“一江白练”美景重现

本报记者 李 刚

站在练江海门湾桥闸眺望,江面开阔,清波荡漾。环境监测数据表明,练江水质持续改善。

练江是广东潮汕地区的母亲河。上世纪90年代,流域服装印染产业高速发展,工业废水排放问题突出,练江一度污染严重。从2010年开始,当地政府编制实施练江治理方案,但由于种种原因,治理目标没有实现。

2018年6月,中央环保督察“回头看”指出练江整治工作存在的问题。汕头市下决心以超常规举措全力攻坚,推进练江水污染整治。

“咬定目标不放松,直到水不黑不臭。”汕头市党政主要领导包干练江流域支流治理,驻点居住,现场办公。

产业转型升级,污水有效处理。经过4年多攻坚,练江实现了从普遍黑臭到国考断面消除劣Ⅴ类、再提升至Ⅳ类的重大转折性变化,“一江白练出汕头”的美景重现。2021年,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肯定练江大力治污,发生显著变化。练江被评为“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”。

“练江生态恶化的原因在于发展方式粗放。汕头以练江治理倒逼发展转型、产业升级,推动流域内纺织印染企业集聚园区生产,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、以生态赋能经济的治污新路。”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说。

近年来,汕头依法关停取缔“散乱污”企业1422家,升级改造1778家。对练江流域产业园区外的183家印染企业实施停产,整合优化成174家上规模的印染企业,入园集中生产、集中治污。练江流域产能落后的“两高”企业全部淘汰退出。

在潮南印染园区,印染企业入园后,产值从2017年的25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121亿元。2022年,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1093亿元,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2.2%,成为汕头首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。

雨污分流工程扎实推进,河水日渐干净清澈。“现在天井水和屋檐水汇集到雨水管,厕所水、厨房水和洗衣水进入污水管后集中处理。”潮阳区和舖社区村民陈楚忠说。

目前,汕头已建成2座工业污水处理厂、13座生活污水处理厂、79座农村分散式一体化处理设施,污水处理能力达到98万多吨/日;流域内514个自然村全部实施雨污分流工程,累计建成污水管网9029公里,基本实现“污水不入河、雨水不进厂”。

水清了,岸绿了,景美了。潮阳区凤壶村村民陈楚娟说,练江生态环境越来越好,大家获得感满满,环保意识也不断提升。沿江居住的村民自发组织“河小青”护河志愿队、垃圾分类志愿队,积极参与练江生态环境保护。

广西南宁那考河

擦亮城市绿色名片

本报记者 李 纵

美人蕉、朱槿花、长春花……广西南宁市那考河湿地公园,五颜六色的鲜花成片盛开,附近居民和外地游客纷纷留影“打卡”。白鹭等鸟儿展翅翩飞,为湿地增添生机活力。

“我家就住这附近,每天下班后都会到公园来走两圈,这里还有健身步道可以锻炼身体。”兴宁区居民李佳惠说。

那考河是南宁城市内河竹排江的支流,全长6公里多,曾因周边农业养殖污染和污水直排等原因,成为劣Ⅴ类黑臭水体。过去的那考河河道狭窄、荒草丛生、气味难闻,附近居民都绕着走。

2015年,南宁市通过PPP(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)模式,引入社会资本实施那考河综合治理,河道整治、截污工程、河道补水、海绵城市建设、生态修复等治理项目全面推进。2017年3月,那考河湿地公园建成并投入运营,昔日的黑臭水体变为水清岸绿、鱼翔浅底的美丽河流。

“不仅附近居民常来,那考河作为南宁市生态治理的‘绿色名片’,还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。”南宁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运行管理部副部长韦肖振介绍,那考河湿地公园建成至今,累计接待游客232万人,最高日接待量达4.2万人。

“我们持续探索河道、池塘等水生态系统构建,深化厂网河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,在改善那考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同时,形成‘生态+体育休闲’的新空间。”韦肖振说。

打造“水下森林”,开展藻类、水绵防控,构建从微生物到动植物的稳定多样的生物链……那考河流域生态系统得以修复,为鸟类、鱼类等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。

那考河水质持续向好。2022年主要水质指标优于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,部分指标达到了Ⅱ类和Ⅲ类,主要水质指标比2017年平均改善了40%。

如今,那考河湿地公园建有健身广场、健身步道,为市民打造了配套齐全、环境优美的运动休闲场所,成为集生态、休闲、娱乐、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湿地公园。

近年来,南宁市持续改善城市水环境,38个黑臭河段已消除黑臭,并增设市民休闲设施,形成水畅水清、岸绿景美的休闲滨水景观带。“在‘那考河模式’带动下,南宁一批内河运用新模式完成治理,成了附近居民和游客的休闲健身好去处。”中建五局南宁市水塘江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执行经理饶峻石说。

关键词:

相关资讯
热门频道